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纵横>>教师队伍

以赛促教强技能,匠心铸就金牌路

发布人: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    发布时间:2025-08-10

在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的实训室里,深夜的灯光常常亮到10点多。齐鲁名师、计算机专业金牌竞赛教练朱玉超手把手指导学生调试电路板,这样的场景已持续了20年。他带队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勇摘七金,同一项目“五连冠”,创造了学校技能大赛的“神话”。

培养训练学生参与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的天然使命,从市赛、省赛到国赛,这里有一支由金牌教练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他们以赛场为课堂,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尖兵,更书写了一段段“师者匠心、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

“报名时30几人,最终能站上领奖台的也许只有七八个。”朱玉超说,学校建立了科学的竞赛培养体系,一般从高二下学期开始选拔,通过理论测试、基础技能考核、心理评估等多轮筛选,最终确定竞赛集训名单。选拔不仅看重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要找的不是只会做题的学生,而是能解决问题的技术能手。”

工科类的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精准和严谨,从电路焊接到一个完整系统的调试,每一步都要精准到毫秒,教练们也是这样“瞪起眼来”要求学生。最让他们自豪的,是突破技术难关的时刻。朱玉超记得,在初次参加网络安全赛项时,团队对某些技能点掌握不足,老师们便联系高校专家求教,带着学生一起攻克难题。“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比奖牌更珍贵。”

在训练时,教练要完成制定计划、示范操作、模拟测试等工作;在寒暑假集训时,还要操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在枯燥的备赛期间,他们既要强化学生技能,又要锻造学生品德,俨然是学生的“大家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玉超的“得意弟子”中,兰京帅完美诠释了从金牌选手到金牌教练的华丽转变。当年他作为选手获得全国金牌,毕业后留校任教,如今已成为教练团队骨干,培养的学生同样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如今,他正将从朱玉超身上学到的对职业教育的热忱传递给新一代学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