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建设>>建设动态

技能大赛突破人才培养“藩篱”——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以技能练兵促专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07

       把数百根电线玩于股掌之中,让它们乖乖地各自归位、各行其职;将机器人训练得循规蹈矩,按照指示服从命令,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的训练室上演着。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专业重技能,大赛展风采”的专业发展思路,通过技能大赛的(炼,不仅让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更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老牌劲旅”成绩傲人   勇夺金牌

     “教学楼里所有的网络布线,实验楼五层的两个机房、二楼到六楼的AP,办公楼的网络终端及网络机框……这些都是我们完成的。”学校网络布线集训队前任队长张国瑞告诉记者,之前学校出现网络问题都会找老师,自从有了网络布线队,学校出现网络问题都会来找他们解决。“网络布线队2009年正式组建,5年来获奖无数,可以说是学校技能大赛中的‘传统霸主’,2013年更是一举摘得国赛一等奖。”团队指导教师朱玉超告诉记者,网络布线是一个团体项目,团队成员有三人,每个人负责一个板块。
       朱玉超介绍说,与(练学生技能相比,比赛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它教会了学生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仅(练了学生的意志和耐性,更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去年参加国赛时,团队在审题环节出现了小失误,导致在该环节几乎一分未得。对于多数参赛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慌乱不堪,甚至主动放弃比赛,但张国瑞等三名队员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他们积极调整自己,超水平完成了后续环节,最终他们以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斩获了金牌。“这个小插曲虽然影响了比赛成绩,但学生表现出来的镇定和协作能力非常值得赞许。”朱玉超说,从这个标准看,比赛带给学生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

“新锐”项目脱颖而出   杀入国赛

       工作区内一个机器人正在娴熟准确地将摆块从一个工作台“搬运”到另一个工作台,工作区外的学生则在专注地观察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这便是学校机器人技术应用团队训练时的场景。
       作为学校今年刚刚“上马”的新项目,机器人技术应用团队以“新锐”身份获得国赛资格,可谓一鸣惊人。在这个同样由三人组成的团队里,有两个人负责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一个人负责任务编程。“团队成立于2013年10月,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学生训练很刻苦,各方面技能提升很快。”团队指导教师路坤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竞赛“新秀”,他们不像网络布线等项目有着丰富的参赛经验,学生只能在一次次失败与尝试中摸索总结经验。“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在机器人前苦苦实践摸索,把自己关在训练室内刻苦研究。”队长杨林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很多环节,都是可以走“捷径”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做,“有些操作内容可以直接从老师那儿获得答案,但我们习惯在分析比较中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让我们记忆深刻,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自己动手解决了。”
       路坤表示,竞赛的魅力就在于此,不是为赛而赛,而是让学生通过备赛、参赛,展示和检验自己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找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铺路。


“以赛促教”学生技能       炉火纯青

       现如今,技能大赛已成为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比赛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的平台,也成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的通道。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紧紧围绕技能大赛,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技能型人才,也培养了一批能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此外,2005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技能竞赛展示月活动,以专业课为单位,要求骨干专业必须参与,其他专业鼓励参与,每年涵盖十几个项目,参与学生几百人。同时,将竞赛形式的多样性和与专业相契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还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训室、下车间,使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达到了增强学生技能训练的目的。
       近年来的全国技能大赛更让学校学生走出了济南、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品牌特色。学校从最初的仅有电工电子专业大赛成绩突出,到现在机电、计算机、数控三个骨干专业均获得济南市第一名;从2008年三个项目获山东省三等奖起步,到2010年获得两个国家优秀奖,三个山东省一等奖;再到2013年网络布线团体项目获得国赛金牌,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国赛银牌,今年网络布线、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取得2014年国赛资格。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在竞赛成绩稳步提升的同时,专业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