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建设>>建设动态

用技术说话笑傲职场---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理实一体化”培养实战人才

    发布时间:2018-06-0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让学生学到专业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就一定要深入到实践当中去,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为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效果,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依托彩石校区的济南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机电专业与数控专业率先试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将课堂搬到了实训车间,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让师生在边教、边学、边做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没有黑板、没有固定的座位、没有传统的知识灌输,有的只是学生三人一组时而坐在桌前讨论编程、时而动手操作机器人,老师在一旁加以指导……这是学校2012级大专机电2班学生在数控实训车间上课的情景。“现在学生一周5天,每天至少有5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实训车间度过的,本学期我所带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课全部在实训室完成授课。”学校机电专业老师马凤华告诉记者,每天10点前是理论授课时间,她会在实训室给学生讲授一个新知识点,然后剩余时间就是学生自己分组讨论编程,然后根据程序直接上机器操作实践。“现在在实训室待一天比以前上一个月课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学校学生宋平这样告诉记者。
  在学校,与宋平有着同样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理实一体化的上课方式,能让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有问题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我很享受这种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乐趣。”学生周国辉告诉记者,遇到简单的问题通过交流补充,自己就可以完成工件的加工;困难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点拨自己很快也能够完成,从而使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马史林则表示,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很累,但是每天能够学到新知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他觉得很有意义。
                                                          互动式教学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在完全真实的现实工作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实训中心主任韩式国告诉记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这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变教师单边讲授为师生互动教学、变传授知识模式为激励学习模式、变释疑教学为设疑教学、变普通课堂教学为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体现当前倡导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理念,使实验实训条件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为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韩式国表示,此次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数控及机电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将为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并以此来推进学院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与“品牌”建设,从而推动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舍得投入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车间与教室同步、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学校一直在探索这种理实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校长苗向阳告诉记者,学校有足够的实训设施,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起来,虽然耗材太贵,多花钱也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真本事。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特色。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同时,学校先后投入3500余万元,建成了近1.2万平方米现代化实训中心。现如今,学校的实训中心能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工各层次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拥有车工、钳工、电工、汽车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员等十几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建有电工电子、机电一体、电气自动控制、动漫设计、会计模拟等49个实验实训室以及数控、机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等6个实训车间。
  多元、先进的实训实施充分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此外,学校还专门加强教师技能培训,组建了一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精湛理论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确保学生在优秀老师的教导下学到实在技能。在教学上,不断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的融合渗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扎实技术,成为最受企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